让阅读成为习惯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包雨莹
5月14日,临海市“龙顾”啃读坊第七次啃读沙龙活动在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举行,临海市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单方标,中教部主任许雷波,临海市“龙顾”啃读坊坊主陈旦,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朱雄伟、校长王海华等出席活动。
活动的主题是“拾卷·燃夏·织光”,共读书目为丹尼尔·T·威林厄姆的《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通过课堂观摩、分组交流等多元形式展开,探寻提升教学实效的宝藏路径。活动由“龙顾”啃读坊成员王琼阳、陈天阳主持。
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第二期啃读坊代表陈滢、包雨莹、陶宏祥、尹嘉龙带来了诗歌朗诵《教育是一首诗》,用文字表达教育初心,用声音传递教育深情。
王海华为活动致辞。他表达了对活动主题的理解:“拾卷”是教师对知识的追寻,以文字的温度温暖灵魂;“燃夏”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激情燃烧的夏天用汗水浇灌希望;“织光”是教师编织教育的智慧之光,引领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王海华还结合该校的教育培养模式和啃读坊的平台建设经验诠释了教育的初心,即需要教师以智慧、热情和爱心,书写美好的教育诗篇。
思考与解读是将书本理论转化为实践路标的基础。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第二期啃读坊坊主蒋凤君作了题为“厌学溯源问 乐知启智思”的导读。她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书中的认知心理学启示:第一,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记忆、思考、练习等方面存在的局限,弄清学生厌学的原因;第二,分析学生的认知困境,思考让他们热爱课堂的理由;第三,根据学生的思维局限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更有效的学习、思考方法,消除学生的盲区。
知识交流点燃真知灼见,思维碰撞迸发智慧光芒。四位“知识领航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阅读感悟,积极诠释对书中“专家”“认知风格”“理解是伪装的记忆”和西班牙谚语“魔鬼知道得多,与其说因为它是魔鬼,不如说因为它活的年岁长”等核心概念的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经典理论还需教学实践检验。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烹饪组副组长杜永卫带来了一节烹饪技能训练课《炸物出圈一蜂窝糊的调制》。他将书中理论应用于教授蜂窝糊制作的教学实践:遵循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过程,通过抛出疑问的“冲突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教学方法上,通过类比和案例对比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同时通过间隔复习和多场景应用,提高学生参与度,促进学生理解并应用新知;最后在评价环节设置弹性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观摩课后,啃读坊成员根据课堂观察,结合烹饪技能训练课的特点和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围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知识铺垫”“分散练习”“表象与抽象思维的差异”“认知风格差异”等问题开展头脑风暴,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
深度思考促进立体认知,经验交流指向教育未来。啃读坊成员认真聆听各组的精彩汇报,体悟如何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活动进入颁奖环节,包括该校“匠心书院”啃读坊在内的七家啃读坊荣获2024学年台州市五星级啃读坊荣誉。这是对以上啃读坊积极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将经典阅读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成就的肯定。
陈旦作总结发言。他回顾了过去一年来临海市啃读坊组织阅读的书籍和阅读感悟,总结了临海市啃读活动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并鼓励成员从阅读的经典书籍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拾起的书卷串联成智慧的星轨,燃烧的盛夏迸发出理想的热情,编织的文字凝聚成智慧的星光。以经典为伴,让阅读成为习惯,探索书籍的宝藏,必将收获更多的精彩。
(责编:李淑颖 审核:黄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