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辨之光点亮衔接之路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尹铭钗
4月25日晚,嵊州市五爱幼教集团在嵊州市水务集团报告厅进行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幼小衔接专题辩论赛。参加辩论赛的选手均为五爱各大班家长代表,还特邀嵊州市幼教教研员谢科文、小学语文教研员俞可、小学数学教研员裘迪波担任评委及答疑嘉宾。活动以思辨为桥梁,聚焦幼小衔接,以“多玩好VS多学好”为核心议题,为家长、教师与教育专家搭建了深度对话的平台。该园大班段全体家长600多人及全体大班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是歌唱引赛。辩论赛主席以一曲高亢深情又动人心弦的《九儿》开场,独具匠心,增加了此次活动的趣味性和创新性,让大家眼前一亮。
接着是正反辩论。主席宣布辩题,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参赛队员自我介绍等。正方团队以“玩是儿童天性,游戏促进综合发展”为核心论点,结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展开论述。正方一辩提出:“幼儿园阶段,孩子们通过沙水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锻炼了空间感知、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这些隐性学习远比机械记忆知识更有价值。”反方团队则以“知识储备是小学适应的基础”为切入点,强调:“数学启蒙、汉字认知等基础能力,能有效缓解幼小衔接中的‘知识断层’焦虑,为孩子建立学习自信。”在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围绕“玩与学的边界”“兴趣培养与知识积累的平衡”展开激烈交锋。正方三辩以“五爱幼教集团‘搭建游戏’案例”为例,指出:“户外攀爬、搭建迷宫等游戏场景中,孩子们自主规划路线、解决冲突,这正是未来学习所需的批判性思维雏形。”反方二辩则以“拼音学习敏感期”回应:“错过语言发展关键期,后续追赶成本更高,家长需以‘微小评价’激发兴趣,而非完全放任。”大家引经据典,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似刀光剑影,打的是难分难解。
最后是互动答疑。辩论结束后,三位特邀嘉宾上台为大家答疑解惑。幼教教研员谢科文老师指出,当前家长普遍存在“知识焦虑”与“游戏轻视”的认知偏差,并援引幼儿园游戏观察案例:“在自主游戏中,孩子们通过搭建积木理解几何结构,通过角色扮演掌握社会规则,这些隐性学习远比机械记忆更具价值。”小学语文教研员俞可老师结合小学课堂观察,提出“前书写能力”与“前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她强调:“幼小衔接不是提前学习拼音汉字,而是通过绘本共读、生活识字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例如让孩子在超市标签中寻找汉字,在家庭对话中练习表达。”数学教研员裘迪波老师则以“数学思维游戏化”为切入点,建议家长通过搭积木、超市购物等生活场景渗透数学概念,避免“超前教学”带来的认知倦怠。
活动结束后,家长代表纷纷表示刷新认知,感慨道:原本担心孩子不学拼音会落后,现在明白保护学习兴趣比抢跑更重要。这场辩论赛不仅是观点的交锋,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正如章小燕园长所言:“幼小衔接不是知识的‘抢跑’,而是为儿童搭建从‘游戏人’到‘学习人’的过渡阶梯,最最关键的是方法,让孩子们怎么学,怎么玩,是玩中有学,学中有玩。”
(责编:周晓雅 审核:黄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