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AI时代教师的价值

  ■ 至少在目前,AI并未取代人类所有的工作,并提醒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

 

  ■ 一旦涉及或进入无法模式化的精神世界,人的劳动便很难被取代,这恰恰是教师被需要的原因

 

  AI是否可能取代人类的一切工作?似乎有这种趋势。自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都是心智与脑力延展、肢体与体力解放的过程。

 

  比如,石器时代工具的发明与火的使用,让人类的徒手劳动被取代,如用石斧砍伐树木、用骨针缝制衣物,显著减少了体力消耗;同时,通过打磨石器、制造工具,人类的空间认知水平等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到了工业革命时代,对蒸汽机原理的探索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标准化的生产要求精密设计与流程管理,极大促进了人类脑力的发展;而纺织机、蒸汽机取代手工劳作,工人得以从重复体力劳动转向机器操作,获得了体力的解放。到了信息时代,计算机拓展了人类的记忆与计算能力,全球知识共享打破了个体认知极限,人类智力发展再次飞跃,体力获得更大程度上的解放。

 

  如今,我们可以借助机器人完成高危作业(如深潜、焊接),用无人机配送替代人力运输。可以说,从石器到芯片,人类通过技术将脑力外化为工具、算法与系统,将体力外化为机械、能源与自动化。每一次革命既是对认知边界的突破,也是对身体束缚的松绑,最终实现“有限肉身”向“无限可能”的跃迁。

 

  而AI出现之后,这种跃迁似乎已经逼近极限——不仅做饭、洗衣、驾驶等可以被机器人代劳,甚至人类的精神创造也可以被AI替代。比如,DeepSeek写的律诗、绝句和词,令许多当代人自愧不如;GPT-4可生成符合语法和情节结构的短篇小说,甚至硅基诗人(由AI或算法驱动的创作系统)曾入围日本一个文学奖的初审。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还在继续不断升级的AI将来还有什么不能做?试想一下,如果将来有一天AI能够替人类做所有的事,人类是不是就进入了幸福的最佳境地?恰恰相反,到了那时,人类很可能进入了被“喂养”的时代——什么都不需要操心,更不需要劳作。然而,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隐忧。

 

  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劳动,并且人的劳动是有意识的自觉劳动。试想,如果有一天,除了极少数操作AI技术的人,绝大多数人都不再被需要,从社会属性角度看,人类便退化成了一般动物。同时,当人类不再劳动,不需要为别人创造价值时,人本身的属性也就消失了。在AI迅速发展的今日,我愈发理解“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的本质”这些话的含义。我们赞美劳动,赞美为他人付出,远不止歌颂一种无私奉献的“美德”,而是在认同人的价值和人存在的意义。

 

  万幸的是,至少在目前,AI并未取代人类所有的工作,并提醒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具体到教育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教师的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了教育变革的进程,学习数据分析、考勤与成绩管理等都可以交由AI来完成。然而,一旦涉及或进入无法模式化的精神世界,人的劳动便很难被取代,比如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育的创新与反思等。这些都是目前AI所欠缺的,也恰恰是教师被需要的原因。

 

  再说通俗些,如果我们将教育仅仅定义为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相关的记忆、刷题、实验、分析、推理……那么这一切都不必由教师来做,AI可以更快捷、更精确、更完美地实现。可是,当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找不到方向,因为个子不高而自卑,因为思考人生和世界而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就算他能够将问题输入人工智能软件而得到文字答案,但心病依然难以消除。这时,他需要的是教师理解的眼神、和蔼的笑容、亲切的聊天、温馨的抚慰、真诚的建议、暖心的鼓励、热切的期待……这份温度显然是AI难以具备的。

 

  情感对情感的唤醒、思想对思想的点燃、品格对品格的铸造、精神对精神的引领……这是教师在AI时代的价值,也是教师不可替代的原因。

 

  突然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句话:“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愈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这种“依恋之情”正是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它只能产生于人与人之间,而绝不可能发生于AI与人之间。

 

  距第一次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已经过去40多年了,我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理解它。(作者系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

 

作者:李镇西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创建时间:2025年4月28日
首页    评论    重新审视AI时代教师的价值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