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活水”滋养教学

——我所经历的三次数字化地理教学转变

 

人物介绍

 

  戴志龙,福建省漳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初中地理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入选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福建省教学名师,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闽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代表著作为《融通教学——我的地理教学主张》,两次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教学反思是一条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丰富、不断超越的攀登之旅。在教师成长道路上,我经历了数字化地理教学的三次转变。

 

转变1 设计维度由盯着资源到思考课堂教与学的融合

 

  2007年,我担任七年级年段长,每天都要到教室、功能室等场所巡查管理。有一天,我看到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学生每人一台电脑,学习状态积极踊跃。我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我的地理课能否也在这里上。我可以在课堂活动环节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让学生浏览各地风土人情,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扩展知识面。

 

  说干就干,我请教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学会了在局域网创建地理教学网页、添加教学资源。在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后,我信心满满地开设了一节《澳大利亚》公开课。讲授阶段一切正常,学生和以往一样认真听讲。在活动环节,我要求学生操作自己面前的电脑浏览相关教学内容。这时,问题出现了。学生逐渐由“交头接耳”到“人声鼎沸”,有个别学生甚至登录互联网观看其他内容,我不断“四处灭火”强调课堂纪律,最后这节课在疲于应对中落下帷幕。课后,我反思这节课出现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我只盯着资源建设,想着如何把资源抛给学生,而忽视了“教学中,应让学生带着任务目的开展活动,应有适时的教学评价与反馈”,因而走进了“人灌转机灌”“新瓶装老酒”“走形式、花架子”等教学误区。

 

  但是应该怎么做,当时的我还是比较茫然。

 

  2013年,我作为漳州市名师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研修,在单中惠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我对建构主义理论等做了进一步的学习,深受启发。我认识到课堂教学不能只是盯着资源的使用,需要眼中有教与学,思考课堂教与学的融合。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注意做好章节筛选、课堂活动形式、课堂教学各环节设计及时间分配等问题的研究、设计;要考虑所选素材的实用性、代表性,根据地理教学内容与过程,把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影像等素材以恰当的显示方式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个性化的地理教学网页;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资源发现地理问题,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中的四大核心因素分别是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构建。因此,教师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场景、教学空间,注重基于问题的学习,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让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思考、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发现未知、解决问题,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感知。

 

  转变2 时空维度由盯着课堂到思考课内外的融合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我围绕初中地理各章节内容创建地理教学网页,在学校机房利用校园局域网授课,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在一次公开课评议交流中,有教师提出,开发出来的地理教学资源不能“只盯着课堂”,好资源只在课堂使用太可惜了,如果学生在校外也能浏览就更好了。

 

  他的建议提醒了我。我认识到,不能只基于校园局域网创建资源,要了解学生校外学习情况,要学会在互联网上建设、发布地理教学资源。

 

  通过调查问卷,我发现当时有些中学生课外学习处于“三无”状态——没有课外学习的意识、没有课外学习的兴趣、课外学习时间没人监管。同时,智能手机在当时日益普及,为学生的上网、娱乐提供了便利。如果能引导学生在课外合理使用手机进行课外学习,把手机变为“学习伙伴”,有利于解决“三无”问题。但是,移动学习资源是移动学习的关键,没有充足的、适合学生需求的资源,移动学习将无从谈起。

 

  于是,我在凡科网平台上创建“中学地理课外学习网”,上传导学案、互动课堂、交互式练习、微课、地理视频等系列资源,尝试让学生在课外学习。在实验阶段,有学生使用手机学习《地球的运动》一课后跟我反映:“手机屏幕小,有些内容看得很吃力。”“可以浏览的内容较多,不知道先看哪个。”“我坐公交车时学习,只学几分钟就下车了,学习时间比较零散。”

 

  我反思后意识到,手机屏幕小,呈现效果有限,因此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应注意遵循简约原则,尽量简单明了地呈现学习资源。同时,校外学习环境比课堂教学复杂,学习时间碎片化,因此在开发微课资源时,应考虑地理的跨学科性和综合性:一是要对地理学习内容进行“积木式”分解,开发成微课系列加以展现,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步学习,逐个掌握;二是要注意形成知识体系,提供“微课知识网络地图”,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其发挥聚沙成塔的作用。

 

  有一次,我在课堂讲授《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后,发现一些学生对“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是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低的时刻是日出前后”不理解,他们认为中午最热,半夜最冷。这部分知识涉及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如果讲多了,既超标,学生也不好理解。在初中阶段,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直观了解。于是,我布置学生在中午12时、午后2时、晚上12时、上午6时分别观测温度计,拍照上传到平台并交流讨论。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轻松掌握了知识,培养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件事启发我,要重视学生融合知与行的过程,帮助学生在课内外借助在线教学工具与网络资源,围绕教学内容经历地理思维发展的过程,形成一定的地理知识结构框架,培养学生综合地理解、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转变3 主体维度由面向全体到思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一次七年级地理作业批改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地形图的判读》后,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仍然没有掌握,这让我对课堂教学过程展开反思——当时我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了讲授,并通过课堂习题进行巩固,许多学生在课上积极回答问题,我自己感觉授课效果不错,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点,但是为什么在课后作业中反馈出这么多问题?我找了一些学生座谈,通过交流,我发现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是会了,但还有些学生其实没有听懂、没有理解知识点,他们也没有主动提出问题和困惑。

 

  我意识到这部分学生更需要教师加强关注和引导。在大数据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形成数据报告,并且透视数据背后的问题,正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提出相应的学习对策、改进建议。学生在课堂学习有差异,在课外自主学习同样存在差别,有些学生需要及时的指导与帮助。

 

  面对需要关注的学生,我愈加认识到要由简单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为思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实施精准教学。一是分层推送、因材施教,即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有效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二是数据统计、精准指导,即根据统计数据发现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学生推送不同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我认为,教学过程应重视教学诊断、教学诊治、教学评价,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为“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其中,教学诊断是一个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从而发现问题,并对产生学习问题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基础上,透视数据背后的问题,围绕“诊断出什么问题、为什么存在这样的问题”出具诊断性评价。教师要分析学生学业水平以及学习疑难点、薄弱点、易错点,正确分析、揭示学习问题的实质及成因,预判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经历了教师成长道路上数字化地理教学的三次转变,我深感良好的教育生态应如一方池塘,生成“活水”,引来“鱼群”“水鸟”,生出“水藻”,使池塘呈现出生机盎然、触人心弦的美景,使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机械相加,而是形成师生教学共同体,在课内外持续交互信息、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戴志龙

创建时间:2024年11月19日
首页    招考升学    引入“活水”滋养教学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