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情境引领文学名著阅读

——以《世说新语》的领读实践为例

 

■“推动青少年读书”系列:阅·青春读书会

 

整本书阅读进入中学教材后,教师们对此非常重视,但也感到困惑颇多。据我观察,主要是由于不少教师还习惯于用传统应试的眼光来看整本书阅读,于是就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导读方式过于程式化。教师习惯于运用统一模式进行所有书籍的引导,语文教师容易倾向于把所有的书籍文本都变成超长篇的文学鉴赏: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主题讨论三部曲。缺少对于不同题材书本的不同处理方法,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大大弱化了各种书籍丰富的价值。

 

第二,以布置阅读任务,督促完成任务的单一方式来处理书籍阅读。要么布置的阅读任务模式化、零散化,虽然每个任务和读书都有一定的关联,但和具体书籍的结构、情节特点、主旨情绪不契合,学生把书籍阅读变成一次次完成任务的“打卡”。要么错误地理解读书与现实的联系,如《红楼梦》阅读中“假设贾宝玉患上新冠,最先传上哪五个人”之类的设计,表面是真实情境,实质上割裂了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本身与书本、与作者所写的人物之间建立联系的自然过程,这样的任务怎么能让孩子真正投入到愉悦的阅读中呢?

 

第三,以检测为核心,把整本书阅读变成追求标答应试的一部分。只读教材推荐的,只让学生记下主旨,缺少甚至没有真实的阅读交流,学生无法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困惑。一些教师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情景任务,却忘记了阅读书籍最需要的是真实的交流,需要的是思维的碰撞,需要的是在讨论中,不断激发共情的能力,内化对人性的理解、对人类文明的理解,激发进一步创造的热忱。

 

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热情与成效

 

我从1991年初为人师开始,就在课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名著阅读。随后的三十多年时间,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学段,我始终将整本书阅读纳入我的教学。怎样更好地让整本书阅读走进学生生活,使之成为终身的习惯?我认为,关键是让书籍阅读成为学校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以真实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为此,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设置大单元学习的真实情境。新课标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养成,进一步强调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为此,在基础型、发展型任务群基础上,将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设置为拓展型任务群。如何落实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我尝试利用大单元教学形成的大情境,将三个层次的任务群进行有机融合,发挥不同任务群相互支撑的综合作用。

 

我把语文现行统编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单元重组。每学期变为三到四个大的学习单元,每个大单元配备相应主题的阅读书目和主题行走实践。补充这些书,首先是考虑和现有的单元课文、各种语文要素结合,这样每一次阅读都在一个单元的大情境中进行。如《童年》阅读放在“两代人童年”的大单元,通过和父母共读、采访长辈、想象写作父母祖辈童年等两代人言语实践贯穿,使得学生阅读书籍打破了时代背景的障碍,阅读兴趣大涨,有效地引发学生进入深度思考。

 

设置整个中学阶段文明史阅读系列的学习情境。整本书的阅读不应是孤立的,而应在文明的脉络中去阅读,使学生建立起对这本书和时代、和作者、和现实生活的种种联系,激发他进行系列阅读的兴趣。如果让学生在中学时期经历整个人类文明史的阅读体验,那么,他看“这一本书”站的角度就构成他对人的理解、对人类文明的理解,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其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由于初中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比较零碎,我还努力在书目设置上,让不同年级与中国文化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相对应,形成书籍阅读大的历史情境序列。如六上偏重神话和汉字方面的阅读,六下偏重先秦经典的诗文片段,七上偏重魏晋南北朝诗文,七下唐诗,八上宋词,八下元明清戏剧小说,九年级更多现当代文学。通过四年的阅读,能够对中华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设置个人阅读简报的成长情境。怎样布置读书进程中的作业,让初中生在一本本书的阅读中,既留下思考痕迹又充满发现和创意的趣味,并且能在前后比较中,形成阅读档案式的成长激励情境?我的做法是每周围绕50—70页的阅读量作读书简报。简报的必需部分只有书籍内容思维导图、质疑、两三句欣赏,除此以外自由发挥。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围绕简报进行展示评价,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有时穿插辩论、课本剧、改写等进行交流。这样就构成了每周出一份自己的读书简报的情境,每学年再综合形成一本自己的“阅读书册”。学生在办个人读书简报的情境中充分展示其阅读成果,有学生将这一成果保存了30多年,成为其人生的永恒纪念。

 

建立阅读共同体,形成共同阅读的情境。在学生中,建立互相信赖、自由交流的阅读共同体,可以让阅读者始终处在共读交流的真实情境中,和书中的人物共命运,和共读的人共情,从而激发、保持、提升持续阅读的热情。互相倾听与辩驳,也增加了问题讨论角度的丰富性。共同体可以是教师带领的整个班级,更应通过班级阅读小组建设,形成多层级的阅读共同体。

 

通过行读课程,在现实与历史情境中跨学科深入学习实践。行读,让学生走进与书相关的自然山川、历史遗迹、文化场馆等生活情境或历史情境,用实践问题引领学习任务,融合文学、历史、地理、哲学乃至自然科学,贯穿“读、探、行、思、创”的学习策略,达到求知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层学习。让学生在每个大单元学习中,都能走出校园,走进家庭、社会、自然的大课堂,从而真正实现语文的综合实践性,大大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设置多种情境,引导初一学生阅读《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安排在统编九年级语文教材的选读书目中,可见阅读这本“魏晋名士的教科书”并不容易。首先该书时代久远、背景陌生、文言语体,虽然人物刻画传神,但都是剥离具体历史事件的小片段,按照并非严密的人物性情品质而分类。这种笔记体书籍在传统文本中相当普遍,如先秦诸子、后来的《搜神记》《梦溪笔谈》《阅微草堂笔记》等,传统语文教学中经常将此类书的阅读变成一个个文言语段的阅读,并未达到书籍阅读的效果。

 

但我认为,如果巧设多种情境,其人物刻画的生动传神、不同凡俗可以大大激发初一学生对文言阅读的兴趣,而且可以通过此书阅读加深对传统文化转型发展的理解,有利于文化传承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是把书籍阅读放在文明史和教材单元阅读系列的大情境中。要让学生理解“魏晋风度”这一华夏文明转型期的文化意象及意义,必须让学生有一个理解华夏文化源流变迁的历程,为此,我从六年级带领学生阅读神话、汉字、《诗经》、诸子语段,直到《白话史记》,以至《三国演义》,其间贯穿系列文化讲座,使学生身临历史文化的深处:自东汉开始,中国人发现原有的文化信仰无法有效面对动乱时代造成的精神创伤,出现了文化的危机。人们开始反抗经学一统的思想,进行一系列新的尝试和突破。学生逐渐走进魏晋这个看似黑暗离乱却又贯穿“人的理解、文的自觉”的特殊时代,将一个个名士的小故事串联为对文化意象的理解,真正深入理解全书。

 

同时,我也让本书的阅读更好地纳入教材的学习情境中。统编七上教材有《观沧海》《诫子书》(结合《三国演义》的阅读讨论)和《世说新语二则》,我将《世说新语》阅读历程贯穿到第四单元“生命价值”,更好地发挥课文学习与书籍阅读的“互文效应”。

 

二是发挥阅读共同体与个人阅读成长的多重情境激励作用。《世说新语》人物众多,而每个重点人物的片段又极其分散,这就需要发挥多种阅读共同体和个人阅读成长的不同情境作用。可以先在教师带领下,以本书目录编排、成书背景为核心,发挥全班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再让班级六大阅读小组选择不同时期的六大典型代表人物或群体(汉末人物、玄学人物、阮籍、嵇康、陆机、东晋人物)进行分类探究;其后,个人根据小组探究结果,以其中一个或一组人物为例,围绕“我所理解的魏晋风度”进行简报的制作;最后全班进行“魏晋风度”的讨论。

 

三是通过行读实践情境,跨学科深入理解全书。陆机和陆云是上海地区最早的文化名人,我发掘这一教育资源,实施了“玉出昆冈——行走小昆山 读《世说新语》 感陆机人生”行读课程,带领学生去松江小昆山实地行走,感受陆机、陆云曾经生活的环境;在二陆读书台、二陆草堂学习和讨论陆机的诗、《世说新语》相关片段,体会和理解陆机所面临的困境与他的选择,魏晋风骨在其身上的体现,最后完成项目任务:围绕陆机在小昆山隐居读书十年后(是否前往洛阳)和在八王之乱形势下的洛阳(是否回故乡小昆山)两个情景,模仿《世说新语》的笔法分别写一个语段,展现具有魏晋风度的陆机,并说说放在36篇的哪一篇,理由是什么。

 

在行后展示与交流课《感受“魏晋风度”——读嵇康、陆机的故事》上,学生通过展示简报,交流对魏晋风度丰富内涵的多角度理解,由其间的矛盾引发对嵇康书籍片段的表演,由此深化讨论看似矛盾的魏晋风度的重要价值。在陆机行走的回顾后,小组同学展示他们模仿《世说新语》所写的陆机人生抉择语段,感受《世说新语》文学的魅力,进一步理解全书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思考经典阅读对文化转型期人们的重要意义。

 

很多观课教师对我们初一学生在公开课中的表现惊叹不已。其实,经典的阅读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善于设置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的多重情境,就能大大激发孩子们阅读经典的热情,从而让更多人发现阅读经典的价值。(作者系中国教育报2011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上海杨浦双语学校教师)

 

作者:樊阳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创建时间:2023年11月27日
首页    媒介素养    真实情境引领文学名著阅读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