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情出发,把语文教“活”

■名师反思录

 

从教数十载,我一直认为,教书育人者需要有敏锐的眼光、清醒的大脑、果敢的行动,才能勇立潮头、顺势而为、与时俱进。

 

个人简介

 

吴再柱,湖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语文教师,黄冈市高层次人才,现任湖北省黄梅县苦竹中学语文教师,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曾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语文报》《初中语文教与学》等报纸和期刊发表文章近200篇。出版《我教语文的感觉》《乡村教师突围》《乡村少年成长密码》《特级教师陪你读名著》《卓越教师的成长特质》等专著。

 

教法:从学情出发

 

20多年前,我调入初中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因为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我不时陷入深深的“本领恐慌”之中。那时,我的想法很朴素:要想在讲台上站住脚,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找到一种适合学生也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把课讲好,这是我原始的动机。我把课文读了又读,把教参看了又看,进行着所谓的“深挖教材”,但效果并不明显。于是我开始订阅教育类报纸杂志,阅读魏书生、宁鸿彬、颜振遥等特级教师的教育专著。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位教师那里借得一本教育名家的文集。文集里的一篇篇文章渗透着教育名家的智慧和心血,我一边阅读一边摘抄。一本文集读完,一个笔记本也用完了。

 

逐渐地,我似乎从中找到了一点感觉,对语文教学有了点感悟。我开始系统地思考语文教学问题。比如,怎样让学生喜欢语文?怎样让许多不敢开口发言的学生畅所欲言?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我一边翻阅资料,一边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实验,尝试构思一种较为稳定、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后来,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始实施“5·3·1课堂教学模式”,即有计划地将每节课45分钟划分为三个阶段——5分钟的读说训练,30分钟的导读点拨,10分钟的巩固质疑。

 

“5·3·1课堂教学模式”要落地、有效,必须回答三个问题:一是怎样使读说训练既服务于教学,又有利于读说能力的提高;二是怎样使30分钟的导读点拨既充足又实用;三是怎样解决学生“开口难”的问题,使学生大胆提问。

 

在那一年全县举行的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我采用“5·3·1课堂教学模式”主讲了一节阅读教学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我巧用课时,长课短教,学生们思维活跃、积极发言。这堂课当时得到了教研员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现在看来,即使是在语文教材经过多次改版后的今天,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仍有它的用武之地,特别是对解决农村学生“开口难”的问题依然有效。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敢说;激发怀疑的意识,使学生想问;教给可行的方法,使学生能问;培养持久的兴趣,使学生善问。

 

写作:以“同步”切入

 

后来,当我开始承担初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时,在写作教学方面又遇到了难题。那时候,学校的公开课、示范课,甚至包括各级各类的优质课比赛,几乎很少见到作文教学课。赛课教师似乎不约而同地选择回避写作教学。

 

我阅读了不少语文名师的写作教学文章,也曾试着去市面上寻找合适的写作教辅资料。或许是因为我的阅读面较窄、领悟力不够,将那些材料移用到我的写作教学课堂上,效果始终不佳。

 

在一次语文日常测验的过程中,我突发奇想,尝试着和学生一起做试题。基础知识题做完了,时间还充足,我便开始写作文。这一写,让我冷汗直冒,我似乎根本无法下笔!后来,我将其总结为考场作文有“十难”:动笔难,选材难,构思难,表达难,书写难,难在懒习惯,难在无准备,难在无积累,难在笨笔头,难在钝思维。

 

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场测验要求以“谅解”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当时我左思右想,终于完成了一篇800字的作文。虽然我自己对这篇作文谈不上满意,但第二天,当我在课堂上把这篇文章读给学生们听时,没想到学生们听得异常认真,等我读完后,他们甚至自发鼓起了掌。

 

那一刻,学生们的掌声激励了我,也让我对如何进行写作教学有了一丝灵感。

 

事非经过不知难。没有亲自体验,何以知其艰难?没有深刻独到的写作感受,何以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教师只有多“做”文章,才能知其难、明其理、通其道。

 

之后的语文测验,我都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起完成作文。师生同时知题、同场写作、同一要求、同步完成,我将其称为“同步作文”。

 

在完成一篇又一篇“同步作文”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们一起摸索到一些写作门道,比如从一个侧面写人、带一种感悟叙事、怀一种情愫写景、分一些层次说理、从不同角度叙事等。当然,这只是初期的“建模”,但这种“建模”,可以让学生由“入模”到“破模”,进而学会“创模”。

 

古人云,“文以载道”。在写“同步作文”时,我自然而然地将“道”与“德”渗透其中。比如,在《生命,在玩乐中伤痕累累——写给迷恋网络的孩子们》《我想告诉你》《我的青春我做主》等“同步作文”里,我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命感悟以作文的形式与学生们交流,在教语文写作的同时,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德育目的。

 

情境:把语文教“活”

 

十余年前,江苏省特级教师冯为民老师赠送我一本著作。著作中的一篇文章《语文教学中的“死活律”》让我琢磨了很久。我反思自问:如何能把语文教“活”呢?

 

把语文教“活”,首先要把学生的思维激活。后来在语文课堂上,我有意不按套路出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孔乙己》时,学生完成情节梳理后,我抛出这样的问题:“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等人的情感和态度,如果孔乙己读到《孔乙己》这篇文章时,他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变换角色之后,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思维一下子被激活,纷纷举手,有话要说。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问、改善提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另外,我也注重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入“活水”。比如,我在综合性学习中引入“百家讲坛”,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引入“鸟巢”“水立方”“神舟号”“蛟龙号”等,在演讲活动中引入社会时事热点……就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我多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电视里、网络上、生活中的一些新闻、逸事,很自然地成了我语文课的“常客”。生活和语文的密切结合,用今天的话来说,便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开展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习真正发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身为教师,我们要善于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教学问题;用清醒的大脑,去寻找解决办法;用果敢的行动,去追寻教育梦想。

 

作者:吴再柱

 

《中国教育报》

 

创建时间:2023年2月17日
首页    要闻    从学情出发,把语文教“活”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筑梦新学期 同心向未来”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培养综合素质 发展核心素养”暑期研学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骊歌声响 逐梦远航”毕业季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体验端午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崇尚一技之长 擦亮生活底色”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关爱心理健康 护航学子成长”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弘扬雷锋精神 劲吹文明新风”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