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机共生”的教育路径

——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焦建利

 

■本期关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与学

 

编者按

 

智能时代背景下,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伴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知识通过网络即可获得。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如何更加高效学习?教师又该怎样教?教育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从而更好地发展?本期专刊刊发记者的深入采访报道,并邀请专家、一线教师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核心观点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促使大量知识外包给了手机、电脑和互联网,这引发了 “学什么”和“怎么教”的颠覆性改变。同时,面向未来,我们的下一代需要在物理世界、精神世界、数字世界中自由地驰骋。因此,学校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与协作、自我约束与管理、设计思维与计算思维、创新与创造、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核心素养。

 

在影响未来教育的因素中,人工智能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时代,学校的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学校教学到底能给予学生未来的支撑是什么样的?记者就此采访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焦建利。

 

人工智能如何引发教学变革?

 

“学什么”和“怎么教”发生颠覆性改变

 

记者:近几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很多人将人工智能等同于信息化,从教育领域看,您如何理解人工智能与信息化的不同?

 

焦建利:就我个人的理解,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教育信息化,是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各种新技术,来改造教育教学流程,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的一个过程、一种状态。当然,它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产业、一个事业。

 

再说人工智能,最初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个分支领域,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现在,人工智能可以说是一组技术。它更多的是由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图像识别、专家系统等相关技术组成的一组技术。

 

随着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和人工智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和错综复杂的关系,但它们两个之间并不能完全画等号。

 

记者:人工智能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教学方式方法。在您看来,人工智能时代,给教育带来了哪些新的挑战?

 

焦建利:今天,很多知识,尤其是常识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变得唾手可得。比如很多人不再去记手机号码,因为没必要,需要时拿出手机说出人名,手机就会自动拨号。可见,昔日很多知识已经外包给了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等。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知识被“外包”,我们必须深入思考,我们的学生到底要“学什么”,到底要“怎么教”学生。

 

首先是“学什么”。“知识外包”背景下,哪些知识可以直接从“外脑”提取?学生真正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对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时代。我们的学生,未来可能要从事目前尚不存在的职业,要使用当下还没发明出来的科技,要解决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问题。所以,学校不能用旧的知识武装现在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没办法支撑学生的未来。

 

其次是“怎么教”。机器人进入教室,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智能教学工具、平台支持和增强教育教学;学习场景从实景学习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学习环境从物理空间到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融合再到元宇宙。

 

智能技术融入教学,调整的不仅是教学内容,也不仅是教育技术手段,还将重构知识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传递方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发“学什么”和“怎么教”的颠覆性改变。

 

“知识外包”背景下,教师应该教什么?

 

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原则

 

记者:您提到在人工智能时代,有越来越多的知识被“外包”。那么,教师到底应当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和能力?

 

焦建利:“知识外包”现象,需要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未来就业报告》指出,随着自动化和人机之间全新的劳动分工,未来五年会出现97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反观今天的学校教育,能否让我们的学生具备未来岗位应有的知识和技能?

 

事实上,过去几十年来,很多国家的教育部门都在研究学生素养相关问题。围绕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我们从课程开发、教师能力、教师培养等方面,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思维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

 

我们的下一代需要在物理世界、精神世界、数字世界中自由地驰骋,因此,“学什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原则,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与协作、自我约束与管理、设计思维与计算思维、创新与创造、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核心素养。

 

记者:正如您所言,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教学,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或者将会发生哪些具体变化?

 

焦建利:第一,促进深度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当下,随着智能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教师教研、课堂互动等教学业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在新技术支持下,开展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在课堂中建构知识形成能力,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真正读懂学生。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通过大数据,掌握学生的认知状态,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评估学生的优势潜能,还要读懂学生的非认知状态,包括动机、情绪、品质、价值观等。

 

第三,借助智能技术推进精准化个性化教学。通过精准画像、过程监控、自动诊断等手段,了解每个学生特定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场景、工具和途径,努力增进学生学习的沉浸感、愉悦感和自我成就感,使个性化学习不仅科学化,而且人性化。

 

第四,借助技术力量,建立知识与现实的联结。教师要有意识地借助外部优质教育数字资源,拓展课堂教学深度;构建真实性学习,建立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实质性联系,这种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往往是无法想象的。

 

智能技术与教育创新如何有机融合?

 

积极拥抱新技术,感受技术的魅力

 

记者: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未来的教育创新也将与技术密切相关。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如何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焦建利:2021年,我在东莞市大朗镇一所学校观摩了一节英语课。这节课上,除了学校任教的陈老师,一位远在北京通过网络参与教学的外籍教师,课堂上还有第三位教师。这第三位教师是一个机器人教师,在学生练习发音的过程中不断矫正学生的口语,并实时记录学生的学情。通过这节课,我们可以看到“本地远程,人机并存”的联合教学已经成为现实。

 

如何适应人工智能作为技术运用于教学,我觉得,作为教师,需要从三个方面做好应对。

 

一是真正践行终身学习。向先行者学习,在全球视野内,利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自主学习,以及在职场中有意识地主动学习与提高。

 

二是积极拥抱新技术。对于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技术,要保持好奇心,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感受技术的魅力。

 

三是学习“对”的技术。技术融入教学,是帮助师生减负增效的,但技术发展飞速,我们要有针对性、辨别性地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技术与设备。

 

记者:教育教学既要将人工智能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又要防范一些潜在的风险。对此,您怎么看?

 

焦建利:的确,现实中数字鸿沟、技术滥用、隐私泄露以及数据安全等问题,给教育教学应用带来了风险与隐患。比如,越来越多的系统强调“用户画像”,精准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学习行为等,但同样带来了学生隐私的保护问题。

 

为发挥人工智能潜能,避免其消极影响,首先就要求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学校注重数据管理,遵循透明、公平、不伤害和隐私保护等原则,建立智能技术产品的校园准入机制、规范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场景、保障学生隐私与数据安全,全面提升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治理水平。

 

其次,要尽快完善人工智能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包括数字教育资源、人工智能教材以及人工智能教育科普服务平台等。

 

最后,需要加强广大教师和学生技术伦理的相关意识,特别是开设相关的人工智能伦理课程、法律课程以及网络安全课程等,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面对智能时代的教学变革,我们应尽早认识人机协同的重要性、必然性和可能的风险性,积极探索“人机共生”的教育路径。

 

作者:本报记者 黄璐璐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创建时间:2022年6月17日
首页    信息技术    探索“人机共生”的教育路径
  •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高文英:初心决定道路 认知决定高度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厚植海洋文化 陪伴儿童成长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在时代窗口 奋笔写青春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锻造硬核实力 方能技高一筹
    追逐心中的梦想
    追逐心中的梦想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培育文化素养 发扬武术精神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目有繁星 追光而行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锤炼过硬本领 赋能精彩人生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走技能成才路 奋斗筑梦未来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以青春力量开启蜂农致富路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技能成就少女职业梦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吹响中考征程的“集结号”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争当科技路上的追梦人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展专业才艺 绽时尚魅力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韦佳球:心有梦想 必有远方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耀眼银幕,逐梦舞台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吕可渐:破茧而出 初露光芒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小小“网红”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天使在人间,最美逆行者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爱上创客 梦想起航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走技能成才路 树技能报国志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王梦珂:勇敢追梦 技能成才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星光助力 高考加油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中职生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气膜实验室里的“侦察兵”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邹欣颖:迎着太阳奔跑的女孩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中职生逆袭考上研究生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热血青春护卫生命之光
  •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岁杪话总结 新年强部署”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创新党建品牌 赋能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2023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灯塔引航”党建共同体生动实践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嵊州市卓越校长青蓝工程培训专栏
    浙江省中小学“体教融合 以体育人”专栏
    浙江省中小学“体教融合 以体育人”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浙江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专栏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第39个教师节专栏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第39个教师节专栏
    “护航开学季 聚力助成长”专栏
    “护航开学季 聚力助成长”专栏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林乃聪:希望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缤纷暑假 快乐成长”专栏
    “缤纷暑假 快乐成长”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特色化办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阅读为人生打下底色读书行动专栏
    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多元路径探索专栏
    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多元路径探索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关注更多学子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专栏
    “培养积极心理 赋能幸福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培养积极心理 赋能幸福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社区共学养老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家庭教育赋能孩子成长探索与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生动实践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幼儿动商教育研究专栏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诗评】笔端生意趣,字里跃童心
    “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办学经验专栏
    “名匠高足”育人品牌建设办学经验专栏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王柳娟:以心润心 以爱慧爱
    王柳娟:以心润心 以爱慧爱
    守教育初心 育技能人才
    守教育初心 育技能人才

校园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