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多元研学中快乐成长
——绍兴市上虞区王充小学五大研学主题课程设计与实践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作者:许栋
近年来,绍兴市上虞区王充小学每年开设春秋两季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提炼了“自然风光、乡贤文化、学农实践、科技生产、地域景观”五大主题课程,指定了十个研学旅行地点,让学生能在六年的小学学习中,走遍绍兴市内、上虞区内有代表性的实践活动基地,在研学旅行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
一、活动背景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实践育人是“六大实施途径”之一,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有着丰富育人内容、多样方式、健全机制的德育实践育人项目。从本质上讲,它超越了传统德育,是体验德育、环境德育和榜样德育的综合,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实践育人的目的,让学生能在研学旅行中通过研中学、学中研、研中思、思中行,研学并举,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典型做法
1.开展研学旅行是一堂安全教育体验课。在研学旅行中,家长们都会担忧:这么多孩子一起出门,老师照看的过来吗?会不会碰到交通意外?万一走丢了怎么办?校长会苦恼:什么样的出行方式最安全?什么样的旅行路线最保险?要派多少人跟班?真出了事谁负责?归根结底就在“安全”两个字。
安全是头等大事,是研学旅行的底线,事实上,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如何保证自身安全,这本身就是一堂安全教育课。乘机坐车,系好安全带;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危险区域,不随意乱闯……诸如此类的安全常识,在旅行中实践,更容易“入脑入心”。保证研学旅行的安全,思路要从“出事怎么办”向“保证不出事”转变。
为“保证不出事”,切实上好这堂安全体验教育课,我们事先制定了研学旅行活动安全应急预案,成立了研学旅行活动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了研学旅行活动协调人、应急事件总协调人、应急保障、后勤保障、医疗保障等责任人,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同时熟悉突发事件处理程序和安全应急具体措施。在制定应急预案基础上,联系、落实好运行车辆,签订好交通运输协议,查验、审核相关证件,具体负责车辆接送事宜,确保接送时间,并将各线车牌、驾驶员联系方式和班级学生、带队教师车辆乘坐安排提前一天下发。带队领导要和相关教师一起整体负责本条线的活动安排,提前明确车辆信息,提前联系驾驶员,核对往返时间,明确时间节点,提醒和监督驾驶员安全行驶车辆,确保了活动安全、顺利,确保了安全教育体验课的质量。
2.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春季的研学旅行活动,我们围绕“自然风光、乡贤文化、学农实践、科技生产、地域景观”五大课程主题,指定了“杭州湾海上花田、上浦镇东山文化景区、诸暨市山下湖米果果小镇、绍兴兰亭景区、鲁迅故里、上虞市万杰制冷配件厂、章镇馆”旅行地点,既有自然风光、地域景观的游览体验,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的行为习惯;又有学农实践、科技生产的实践体验,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还有乡贤文化的熏陶,激发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可以促进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
3.开展研学旅行也是对学生意志品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研学不是享受,而是一种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自理、互助、合作、朴素、吃苦等优良品质,对同学们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的亲近感、丰富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因此,切实推行研学旅行,将对学校德育教育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主要成效
研学旅行活动后,参加活动的各班级做好总结并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总结交流。学校把学生的成果制作成适合传播的美篇、微信公众号等,与全体学生及全体家长分享,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品牌,学生不仅得到了锻炼,而且更深入地了解了本地的文化内涵。研学旅行是学生体验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意义重大。学校不断充实研学旅行目的地的研学内容,以层层递加的方式,达到研学旅行活动的连续性,长效性,真正让研学旅行活动成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在活动中育人,在活动中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真正做到研学并举,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作者许栋工作单位为绍兴市上虞区王充小学)
(责编:夏雨 审核:黄三好)
- 2023-12-01
- 2023-12-01
- 2023-11-30
- 2023-11-29
- 2023-11-29
- 2023-11-29
- 2023-11-28
- 2023-11-27
- 2023-11-25
- 2023-11-25
- 2023-11-24
- 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