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淼:推动县域职成教育承载更多梦想
来源:浙江教育信息网 本网记者:黄三好
人物简介
张立淼,德清县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兼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德清学院院长。从教30多年中,其中25年从事职业教育和成人(社区)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在省教育厅职成教处挂职锻炼两年。本人曾获县优秀教师、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和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任职成教科科长期间,先后争创或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浙江省“中职学校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试点”地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首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和全省首批示范性学习型城市等。
您的职成教育理念是什么?
职业教育和成人(社区)教育必须围绕区域产业特色、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开展。弱势教育要强势做,虽然不能喧宾夺主,但必须锦上添花。
从事教育事业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有哪些?您遇到的主要困惑是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
近年来,国家和省级层面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越来越重视,出台了许多推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的政策,但社会上“重普轻职”“重学轻术”的观念仍普遍存在,在人民群众中,依然存在读普高要比读职高好的多,宁愿读最差的普高,也不愿意读最好的职高。某些地方政府也更多地关注普高和普通高考,关注每年的上清华北大的人数,很少关注中职学生的高考和职业技能大赛的成绩,再加上中职学校毕业生工资待遇相对偏低,社会认可度也相对不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成人教育在不少的地方还仅仅在中小学等学校里挂个牌,走走形式,即使有成人教育培训,也是质不高、量不大。在成人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也依然存在教师编制不足、年龄老化、职称晋升困难等问题。
要化解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推进。
1.政府重视是关键
为落实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在县市区层面要成立相应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领导小组,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通过领导小组来统筹县市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出台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关政策,以此来重视和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并将国家和省相关政策真正落地。
德清县委县政府设立了县现代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县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领导小组、县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县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出台了《德清县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实施办法》《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德清县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六大工程”实施方案》《德清县关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德清县社区教育工作管理办法》《德清县镇(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现代化建设意见》等文件,每个五年计划期间,均出台德清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以此来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社区)教育的发展。县委县政府还建立每年一次的“议教会”和镇(街道)党政负责人教育工作述职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2.健全网络是基础
完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网络是推进职业和成人教育快速发展的基础。目前,德清县共有2所职业院校,均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工)学校。德清职业中专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省首批中职名校建设立项单位,湖州技师学院为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县级层面单独设立了独立法人、独立编制和独立财务的社区教育学院,8个镇和4个街道均设立“四独立”的成校和社区教育分院或中心(与成校二块牌子一套),每个村(社区)均设立了村民(市民)学校。此外,依托县电大先后成立了德清老年开放大学、德清农民学院、新居民培训学校等。
3.经费落实是保障
在落实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生均公用经费的方案,使中职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达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以上,职业教育的各项专项经费和项目配套经费均能列入年初预算,保障县域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县财政按照人均2元落实社区教育专项活动经费(90万元/年);镇(街道)按照常住人口人均6元落实成人和社区教育专项活动经费。对成人学校的建设项目经费,县财政根据一二三类乡镇分别按照40%、50%和60%进行补助,其余经费由所在乡镇落实。另外,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左右的农训专项经费,由农村农业局统筹用于农民的业余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县教育局每年安排150万元成人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成人学校的现代化项目建设,每年安排30万元用于老年教育培训,每年安排10到20万元用于农科教结合项目的考核奖励等。
4.整合资源是手段
县委和县政府各领导小组通过经常性召开成员单位和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通过联合印发文件、开展活动和评选等,整合各部门的资源,调动各部门参与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积极性。
5.项目创建是抓手
要以国家、省和市级各类项目的创建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我县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浙江省“中职学校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试点”地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首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和全省首批示范性学习型城市等。同时落实配套政策,鼓励各职业和成人学校积极争创国家、省和市级各类项目,以创建促发展。
6.打造品牌显特色
要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来打造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品牌和亮点,努力打造和形成自身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特色。德清社区教育的品牌是 “以项目带培训”,即通过农科教项目的实施来带动农业种养等技术的培训与推广。各校也结合自身的特点,打造自己品牌,逐步形成了“一镇一品、一校一品”的职成社教品牌和特色。如开发区成校的“金牌班组长培训”和“阜溪好婆婆”、乾元成校的“美好生活培训”和“消防培训”、新市成校的“传统小吃培训”、雷甸成校的“特种设备定制培训”、莫干山成校的“民宿培训”、武康街道成校的“德清嫂培训”等。
陪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Mr. Manzoor Ahmed(曼苏)博士等专家和官员考察
区域办学特色是什么?如何打造的?
德清县职业和成人教育的特色和亮点有许多,这里就成人教育方面的“以项目带培训”来作具体说明。
德清作为全国的农村社区教育示范区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始终坚持“突出地域、立足农村、满足需求、服务民生、创建品牌、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把成人教育工作与发展现代农业培育职业农民紧密结合,与城市化发展进程紧密结合,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显著的农村特色。形成了以科技项目为抓手提升农民致富能力,以活动项目为抓手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以实验项目为抓手提升社区教育品质的“项目引领式”的成人和社区教育发展模式。2009年、2011年、2013年和2016年,《中国教育报》先后四次专题报道了德清县成人和社区教育的工作做法和发展成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多次来德清考察学习,并把我德清县社区教育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编入相关书籍等,把德清的社区教育经验推向世界。
1.围绕市场找项目
在县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的协调下,各乡镇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坚持以“选准一个项目、推广一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为基本目标,紧密结合本地的自然资源和新的农业经济发展趋势,特别是针对市场的需求,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反复比较、选择和论证,在此基础上落实项目、确定实施方案。县农科教结合办公室每年组织教育局、科技局、科协、农业局等部门对乡镇申报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逐个审定。对每个项目的实施目标、规模、措施及有关数据,进行反复核实和调整,以提高项目实施的成功率。
如为了引进蛋鸭养殖项目,我们实地考察、学习取经,编印 《蛋鸭养殖技术》,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创办服务三农公司:成立“德清县成隆科技发展公司”,帮助农民提供鸭苗、饲料药物、回收鸭蛋、开办孵坊、拓展市场。使蛋鸭养殖项目成了德清一方百姓致富主业之一。
2.尊重习惯定项目
以“全国蛇村”——子思桥村为例。子思桥村一直来捕鱼捉蛇挖胆,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我们成校看到这一情况,寻找养蛇带头人杨洪昌,确立项目,组织培训,发动农民繁殖,经过三年实验小蛇繁殖成功。
全村每年繁殖小蛇300——500万条,养蛇带头人杨洪昌开发蛇系列保健食品、建立 “蛇文化馆”、在韩国办养蛇基地。培育的黄蛇获美国国家地理年度奖。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农学院的三位教授连年来蛇村参观考察,感叹道:走了这么多的地方,整个村的农民都养蛇从未见过,“算是全球第一蛇村”。中央一台、七台、十台连续几年几十次以《百万蛇村》《人与社会》《金蛇狂舞子思桥》《与蛇相伴的村庄》为题报道了蛇村。
3.选定项目搞示范
成校选定项目“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如农科教项目“埃及革胡子鲶鱼”的饲养,成校自己饲养作示范。带领机关干部、镇农业办公室、许多农民养殖。《早园笋早出高产覆盖技术》,武康分院老师在0.22亩竹地进行“早园笋早出高产覆盖技术”示范,竹地成了神奇的“宝地”,亩产超过1000公斤,亩产值高达22500元。
4.结合项目抓培训
立项以后,如何实施好项目并获得成功,真正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开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服务成为关键。
新市镇成校利用当地的特色产业,举办全国“蛇类”培训班,来自七个省的70余名蛇类养殖专业户主到新市成校参加培训,扩大了新市镇子思桥蛇产业的影响。
武康成校的早园竹项目从早园竹的早出高产、早园竹的复苏改造,到绿色早园笋,对项目的实施不断深化,辐射范围不断扩大,一些专业户运用培训、实践掌握的技术,到江苏有关县市开发种植。学校系统总结了这一实施情况,以《构建项目推广“一条龙”服务的实践与研究》作为职成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成果,被推荐到省教育厅参加评审,获得教育成果一等奖,获浙江省职成教育成果二等奖。
各成校结合农科教项目开展培训,培训项目体现针对性、现实性、实用性、有效性。培训方式方法采取四化:浅化科技教材、简化科技理论、细化科技规程、强化技能训练。
5.结合培训育能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德清县十分注重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项目实施带头人。他们不仅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更为进一步提升项目效益提供最大可能。
禹越镇的梁金才,是从“黑鱼苗人工繁殖”项目中成长起来的杰出代表,由于他的贡献,从黑鱼苗繁殖到大面积养殖,形成了全镇黑鱼养殖的一大产业。目前还辐射到了江苏。
乾元镇幸福村的蔡思杰,几年前是以小规模养殖牛蛙为主业的普通农民,但他现在是省级农民创业先进典型、省科技示范户、全国学习之星,其他有多少荣誉和“头衔”,甚至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可以说,他现在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农民”,他的成长与转型之路,应该是从参与农科教结合项目起步,从乾元成校的农科服务平台建设上走出来的。
通过他们的示范,在农民中涌现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出现了勤学习、讲科学、重实效的农业生产新常态。
6.提升项目促推广
成校从确立项目,强化培训,做出示范。到有样好学,照样去做,达到推广有效益。德清早园笋早出高产覆盖技术,使原来早园竹种植面积不足万亩,发展到10多万亩,年产值4个多亿。德清蛋鸭养殖项目成功后,成校帮助办小鸭孵坊,从蛋鸭到商品鸭,遍及周边县市,成为农民致富好项目。德清县成校的一大批项目实施,如枇杷、西瓜、青虾、花鳖、黑鱼等被广大农民所接受,成为农民致富的大产业。
7.强化评估促成效
在原有县农科教结合办公室每年组织教育局、科技局、科协、农业局等部门对农科教结合项目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的基础上,自2017年开始引入第三方评估,通过第三方专家对每个农科教结合项目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在对每个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打分的基础上形成评估报告,并通过对十多年来全县农科教结合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推广和成效等方面的梳理,形成了《德清县农科教结合精品项目集》。
实践告诉我们,实施农科教结合,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部门协作、合力兴农;有利于集科研、培训、推广、管理、服务于一体;有利于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拓展与市场的接轨;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第二届“美蕴秋歌”全国社区教育文艺成果展示领奖
德清县坚持农科教“以项目带培训”实施,并将“以项目带培训”推广到社区教育领域,这已经成为德清县农村成人和社区教育的一大品牌。2010年12月,我县《农科教结合促进乡镇成人教育发展》荣获全国“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2013年,经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推荐,德清县被评为包括农科教项目实施成果在内的“2013年‘美丽乡村教育’公益评选”优秀奖。德清县“以项目带培训”被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工作小组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确定为2014年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被省内外同行称为成人和社区教育的“德清模式”。
- 2024-12-13
- 2024-12-13
- 2024-12-13
- 2024-12-13
- 2024-12-12
- 2024-12-11
- 2024-12-11
- 2024-12-09
- 2024-12-09
- 2024-12-09
- 2024-12-09
- 2024-12-09